2019年12月12日,四川省小學音樂寇忠泉名師工作室龍泉新都片區教研暨新都區名師郝太豪送教活動在成都市三原外國語小學順利開展并取得圓滿成功。參加此次活動除省工作室龍泉新都片區的成員郝太豪老師、王大東老師及所有學員外,還有三原外國語小學的全體音樂教師及新都區部分小學的音樂教師。此次活動還特邀新都區音樂教研員徐濤老師到現場指導。

本次教研活動主題為“小學民歌教學課例展示與研討”。內容分為三個環節:首先是省工作室新都片區學員帶來兩節民歌教學課例展示,其次是對兩節課交流發言及專家點評,最后是工作室成員、西街小學四川省音樂特級教師郝太豪關于民歌教學的專題講座。
第一節課,由四川省小學音樂寇忠泉名師工作室學員、新都區泰興小學的宋鈺一老師執教的彝族民歌《趕圩歸來阿哩哩》。宋老師首先以趕圩場景帶領孩子們跳起彝族左腳舞,感受彝族歌曲風格特點以及趕圩時高興的心情,整節課將“啊哩哩”始終貫穿課堂,在體驗“趕歌圩”的過程感受到彝族音樂的內在美。
第二節課,是由四川省小學音樂寇忠泉名師工作室學員、新都區天元小學的蔣雅馨老師執教的藏族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蔣老師富有藏族風格特點的舞蹈深深吸引了學生,整堂課用生動的語言,激趣的導入,故事性的情節,藏族特色的教具,讓學生樂在其中,課堂輕松愉悅,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藏族人民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特點。

課后交流研討環節,首先由工作室龍泉新都片區所有學員交流研討發言,每位學員各抒己見。省名師工作室成員、龍泉驛區音樂教研員王大東老師對兩堂課進行了精彩的點評,新都區音樂教研員徐濤老師對兩位執教老師也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座老師們受益匪淺。大家就兩堂課肯定了執教老師的教學手段及效果:每位老師都展示出了自己的素質,不管是歌聲還是舞蹈都體現了美感,引起學生極大興趣主動參與;都表現出了民歌教學的特點,讓同學們領略了彝族、藏族的生活習俗及文化,傳承了民族文化,同學們享受了民歌音樂的美及過程愉悅體驗等,同時也提出了音高音區在歌唱中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適時調整,以利于學生輕松自然演唱等中肯意見。
最后,省名師工作室成員、新都區西街小學四川省音樂特級教師郝太豪老師做了《小學唱歌教學之民歌教學策略》專題講座。分享了我國音樂教育唱歌教學模式的改革過程,就民歌教學提出了教師魅力策略、興趣策略、學科綜合策略、文化策略等手段;弘揚傳播民族音樂,讓民歌之聲打動學生心靈,使他們對民歌產生喜愛之情,愛唱、會唱民歌,并將民歌文化傳承下去。最后,郝老師總結了此次民歌教學課例展示教研活動,也對工作室學員提出了新的要求,扎根課堂,做一個求真務實的教育者。
好風憑借力,奮飛正當時。此次四川省小學音樂寇忠泉名師工作室龍泉新都片區教研及名師送教活動,得到了省工作室領銜人寇忠泉校長的大力支持,也結合了工作室關于“基于文化傳承的小學民歌教學研究”的課題研究,豐富了民歌教學課例研究工作;同時也給與會所有音樂教師對民歌教學有了一次認識更新及提高,并將其用之于今后的教學實踐。本次活動還得到了新都區教育局人事、師訓、教研等領導及西街小學領導、三原外國語小學領導及師生們的支持,取得了圓滿成功。
(微信掃描分享)